close


[首頁故事]通往梵蒂岡博物館出入口的螺旋梯


關於梵諦岡

這是實體世界面積最小的國家,卻是虛擬世界力量最大的國家。被稱為「神的國度」的梵諦岡總面積0.44平方公里,相當於30萬2千5百坪,總人口數只有870人,卻是全世界約10億天主教徒的精神歸屬。 梵諦岡的正式名稱是The Holy See,也可稱為Vatican City,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從羅馬踏進聖彼得廣場就進入梵諦岡的國境了。此處最主要的建築物是聖彼得大教堂,其下葬著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聖彼得,據傳聖彼得在此殉道,西元315年神聖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建教堂以為紀念,成為今日梵諦岡的雛型。 1929年2月11日梵諦岡自義大利獨立出來,從此脫離神權或國家主權孰大孰小的歷史紛爭,單獨成為一個國度。住在梵諦岡裡的人,大抵不脫三種職業─神父、修女,和衛兵,這裡的最高領袖當然是上帝及以上帝之名行使職權的教宗,政治制度也不是一般的民主或共產,而是獨一無二的神權君主制。 除了崇高的宗教地位,梵諦岡的圖書館館藏和精美的藝術蒐藏也是不可小覷,歐洲的歷史跟宗教脫不了干係,梵諦岡圖書館收藏有質與量皆豐富的宗教史籍,至於藝術典藏,聖彼得大教堂本身就是最佳的藝術品,1547年72歲的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來此主持重新修復的工作,像大教堂的「母與子」雕像和西斯汀禮拜堂裡的「創世紀」壁畫皆成為傳世經典之一。




超級期待的梵蒂岡博物館就在羅馬的第一天展開了,真的是很充實的一天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也是全世界典藏歷史最久的博物館,城堡建築物是從十六世紀聖彼得大教堂改建為巴洛克樣式時,一併修建而成。


 


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是免費參觀日,平常日就很多人了,免費參觀日人數更為可觀


梵諦岡高聳的城牆
 

城門
城門上頭,在左邊是拿雕刻刀的米開朗基羅,在右邊的則是拿調色盤的拉斐爾
兩位巨匠高高在上,象徵其舉世無雙的藝術地位
 

梵蒂岡博物館入口


要進到梵蒂岡博物館前需通過像過海關般的檢查





購票處


★ 門票:  全票 €15歐元(約折合台幣600元);半票 € 8歐元;學生票 € 4歐元(旅遊日台:歐=40:1)
■ 網上訂票:除了以上票價外,另加收€4歐元的訂票費。不過, 網上訂票可以享有免排隊,快速進館的好處。
★梵諦岡博物館內是允許使用攝影器材,但是不能使用閃光燈。而在西斯汀禮拜堂內,則是禁止所有的攝影行為。 
資料來源正點旅遊 - 梵蒂岡博物館 (Vatican Museum)http://www.midday.co.nz/article.php/3534/2
 

梵蒂岡博物館門票,變成我的紀念品之一嘍
門票上的畫作是取自於名畫《雅典學院》(La scuola di Atene),拉斐爾.聖齊奧(義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創作)
 


梵蒂岡博物館的總面積為5.5公頃,分有27個部門、3個庭院、13個陳列館、5條藝術長廊 跟1個空中花園,全部觀賞路線加起來有7公里長。分12個博物館和5個藝術長廊。初次到此的遊客往往會迷失其中,以下,我就以一般大眾最常走的路線,由梵蒂岡博物館入口處,依序地引領大家來參觀梵蒂岡博物館。最後,兜了個圈後,回到起始點後,再走下螺旋梯,步出梵蒂岡博物館的出口。
(http://www.midday.co.nz/article.php/3534/3)
 

通往梵蒂岡博物館出口的螺旋樓梯下擺放著一艘獨木舟



順著螺旋樓梯往上走,來到二樓的廣場,映入眼簾的是梵蒂岡博物館的立體平面圖





梵蒂岡博物館內部典藏著兩千多年歷代教宗所屬的珍藏寶物,自古埃及文物一直到近代的美術作品,完全收藏在這座世界級的博物館中。
其中最多的文物及建築歷史壁畫,多屬於基督教教義、宗教文件、物品等,在西斯汀禮拜堂內更有米開蘭基羅著名的"最後的審判"壁畫。不過,不懂西洋歷史或宗教藝術的話,真的很難完全看懂整個博物館的典藏文物及場館的安排。
所以這次蜜月行我壓根沒有想要自由行,自由行需要花很多時間做功課,還是讓專業的來
經過導遊的解說及專業的帶領,很輕鬆的就可以逛完整個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內有三個開放的庭院-松果庭院、圖書館中庭、美景中庭
 
松果庭院(Cortile della Pigna)設計於1506年,松果庭院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為庭院內的一棵青銅製大松果
 


這個擺放青銅松果的壁龕,仔細看會發現稍微地往西斯汀禮拜堂的方向傾斜,這是為了在視覺上讓這個擺放松果的壁龕看起來比較巨大些。
這個半圓形的松果壁龕是1565年建造,是仿造萬神殿的拱頂模式,松果旁有兩隻相對應的孔雀,應該是複製二世紀的著名藝術品。








松果庭院中還有由義大利雕刻家波莫多羅(Arnaldo Pomodoro)在西元1990年所設計的同心雙層球體-「兩個同心圓」, 象徵著和平與團結一致。


這個立於松果庭院中央處,直徑達四公尺的金屬球,當你去拉動它時,它是真的可以旋轉
「兩個同心圓」在1990年被放置在這裡,看起來很像地球,分裂的球體很像被拉鏈密合起來,兩圓同心,看起來是和諧、和平、團結的象徵。


 







在庭院裡放置了西斯汀禮拜堂的巨畫說明照片,方便導遊對觀光客解說用途,我們先在這裡進行解說
因為廣場的聲音不會聚集,禮拜堂內要保持肅靜,所以只能利用這廣場照片進行解說

 




米開朗基羅《最後的審判》解說圖
 







松果庭園@阿行
 




松果庭園@我
 


雕像藝術館(Galleria delle Statue)
 



 


在雕像區內陳列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各類雕像,不過,看到很多展現人體美感的雕像作品,它們的生殖器官部位被放上了無花果葉(Fig leaves),這是教宗碧岳九世(Pius IX)著名的大去勢(The Great Castration)傑作。
教宗碧岳九世是梵蒂岡歷史上擔任最長任期的教宗,從1846年6月16日就任,一直到1878年逝世為止,共達近32年之久。
1857年,正逢文藝復興時期,教宗碧岳九世認為博物館內眾多露出性器官的雕像將對教徒們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下令敲掉梵蒂岡城內所有男性雕像的性器官,並且以無花果葉替代遮掩。由於教宗碧岳九世此一保守的心態,卻造成大量的希臘羅馬雕刻作品的完整性受到傷害。





走出雕像藝術館就來到八角庭院 (Cortile Ottagono)

 




八角庭院 (Cortile Ottagono)
 
庇護-克萊門蒂諾館內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八角庭院
顧名思義,這個庭院呈八角形,每個角落都擺放著許多雕刻精美的藝術品,其中不少是教宗朱利奧二世收藏的藝術珍品,這些收藏品也被視為梵蒂岡最重要的藝術品。
庭院的角落裡有四條廊道,各自形成一間陳列室,分別是:阿波羅室(Appolo del Belvedere)、勞孔群雕室(Laocoonte)、赫爾墨斯室(Hermes)和卡諾瓦室(Antonio Canova)。
(收藏西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臘美術品。建築物除了神殿大廳布置成古羅馬神殿的樣式,其他建築物則是巴洛克時期修建,有美輪美奐的雕樑畫棟以及天棚壁畫的典型建築)

海神Tigris River (底格里斯河)
 



庭院的角落裡有四條廊道,各自形成一間陳列室,分別是:阿波羅室(Appolo del Belvedere)、勞孔群雕室(Laocoonte)、赫爾墨斯室(Hermes)和卡諾瓦室(Antonio Canova)。

 










動物廳(Sala degli Animali)
動物廳內收藏了許多以動物為主題的石雕作品



離開動物廳來到繆斯女神廳


 

繆斯女神廳(Sala delle Muse)
這個展廳是由西莫內蒂於公元1780年時所設計建造的,用以陳列於1775年出土的「阿波羅和繆斯女神」群雕像。
希臘神話中的繆斯女神(希臘文Μουσαι,拉丁文muses),是一群象徵藝術與青春的諸女神,繆斯女神的數目不定,有三女神之說,亦有九女神之說。九女神之說為天神宙斯的九個女兒,每人分管從繪畫到音樂等諸多藝術中的一種。由於她們生於庇厄利亞這個地方,所以,也被稱為庇厄利亞的女神們(Pierides)。

繆斯女神廳的天花板,畫作十分華麗








英雄軀幹(Torso del Belvedere)
繆斯女神廳內最重要的一件藝術作品就是米開朗基羅所推崇的「英雄軀幹」(Torso del Belvedere),放在館內正中位置。
這座雕像大約是西元前一世纪的希臘原作,相傳這是古希臘神話英雄大力士海克力斯的軀體雕像,雖然雕像的頭及四肢都早已破壞消失,但是年輕的米開朗基羅仍為其優美的肌肉線條傾倒,特地說服教宗將他買下來放在這裡,往後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和繪畫也都深受此影響。
英雄軀幹粗獷的線條展現出男子肌力之美,至於這座雕像是誰,眾說紛云,一般將其視為大力士-海克力斯(Hercules)的雕像,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希臘神話中的馬爾西亞、波波利菲姆、伊阿宋(希臘神話中奪取金羊毛的主要英雄),或是菲洛太特(古希臘著名射手)的雕像。

 

圓形展廳(Sala Rotonda)
圓形展廳(Sala Rotonda,義大利文中的Rotonda,便是圓形的意思),所以,萬神殿所在的羅通達廣場(Piazza della Rotonda)也是用"Rotonda"這個字雖說圓廳是第二展廳,不過,目前梵蒂岡博物館的遊覽路線中,會先來到圓廳,之後,再進入第一展廳(希臘十字廳)。

 


圓形展廳簡稱圓廳,正中央處擺放了一座直徑4.76公尺、周長達13公尺的石雕浴缸,這座以整塊赤斑巨岩所雕刻出的精美浴缸是於羅馬金宮中所發現的,據說這是羅馬皇帝-尼祿(Nero)所使用的浴盆。尼祿是羅馬歷史上著名的暴君,傳言說公元64年時在羅馬發生的那場大火便是他幕後操縱的。
 


環繞圓廳四周壁龕中陳列了一系列的雕塑作品,內有10尊全身、8尊半身雕像,雕像生動的神韻、細膩的雕工,值得欣賞。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尊鍍金的大力士-海克力斯(Hercules)像,以及只有上半身的宙斯像。


宙斯


 



鍍金的大力士-海克力斯(Hercules)
他手上拿著的是一張獅板喔~






希臘十字廳(Sala a Croce Greca)


這裡擺放了分別屬於君士坦丁大帝之女-科斯坦扎(Costanza)及母親-海倫娜(Elena)的兩口巨型紫紋石棺。
君士坦丁大帝之女的石棺創作於公元350~360年之間,後來,在羅馬的諾門達納大道地下被挖掘出土。石棺兩側雕飾了在葡萄園中的小愛神,這也是基督信仰的生命象徵。另外,君士坦丁大帝之母的石棺則是創作於公元四世紀初,後來,在羅馬的拉比卡納大街地下被挖掘出土。
 

 

智慧女神鑲嵌畫
希臘十字廳地板中央處有幅色彩鮮艷繽紛的鑲嵌畫,外圍一圈首次記錄了月亮的陰晴圓缺,中間那位便是智慧女神米內瓦(Minerva,雅典娜的羅馬名),這也是希臘十字廳裡最重要的典藏品之一。




君士坦丁大帝母親聖海倫娜Saint Helena的石棺
石棺兩側雕飾了打敗異教徒的羅馬騎士

 





燭台陳列館(Galleries of the Candelabra)
燭台陳列館這個廳裡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對大理石燭台





二樓長廊只開放一側,從雙馬雙輪車廳開始,依序便是燭台陳列廊、掛毯陳列廊,和地圖陳列廊。

由於,這裡最接近博物館入口處,許多遊客、旅遊團都選擇從這裡開始。
所以在燭台陳列廊這裡常常是擠了一大堆的人,別說是好好地照張相了,有時候,連行進過程中不小心都會碰到人。遇到大量人潮時,建議你先快速穿過人群,走在前面,才有機會好好地拍照。因為梵蒂岡博物館的參觀路線,最後還是會回到起點。所以,錯過的景點,可以等到逛了一圈後,再回來補看。
 


華麗的天花板畫

 







鑲嵌畫,教宗 LEO 十三世徽章
歷任教宗都有自己的徽章做為自己的代表,說明自己的家世等等,唯一不變的是一定有二把鑰匙。而這一位的特別之處,是因為他是來自佛羅倫斯的貴族,所以特地從佛羅倫斯找來特別的寶藍色大理石來設計自己的徽章。

 




 


大地之母
象徵豐饒的女神位於燭台展覽廳,這個女神代表大地之母意象,乳表示能夠豐饒、餵養大地;下半身的公牛則代表男性的生育功能,雌雄同體,生生不息
 


掛毯陳列廊(Galleria dei Quadri)
牆壁上掛著繡有耶穌生平事跡的19 幅華麗的壁毯,每張約有四到五百年的歷史。由於早期沒有機器編織,所以這些全都是人工按著草圖一針一針織出來的。
 
壁毯廳一定要看的有二個重點:
第一個重點:是這幅耶穌復活圖。因為織法特殊,所以中間的耶穌與祂腳下的石板,會隨的觀看角度的不同,而讓人感覺到石板會在耶穌腳下轉動。
第二個重點:是天花板。看起來立體感十足,像是用雕飾般的天花板,其實它是用畫的。

屋頂上的畫看起來很像是雕刻的,事實上是"立體畫"





掛毯畫(布毯畫)-耶穌在馬槽誕生


地圖陳列廊(Galleria delle Corte Geografiche)



地圖陳列廊是教宗格雷戈里十三世於16 世紀時委派伊格拉齊奧‧但丁(Lgnazio Danti),以及諸位數學家、天文學家,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40幅地圖志,描繪了義大利各城市和沿海島嶼的地形圖解,這40幅地圖志被認為是當時地理上最重要的文獻。
 
 


 
小提醒:地圖陳列廊的盡頭處,有指示標引導遊客直接下樓去到西斯廷禮拜堂。不過,建議你應該轉向左邊的小門,先去參觀拉斐爾畫室。若是先下到西斯廷禮拜堂,要再參觀拉斐爾畫室,就要走回原路,因為從西斯廷禮拜堂到拉斐爾畫室是沒有折返路的。




通過這個長廊,我們就準備進入西斯汀禮拜堂(Chapel Sistine)
 



進入西斯汀禮拜堂裡為了保護牆上的畫,是不能拍照的(防止遊客使用閃光燈)
今天人實在太多了,跟本無法管制遊客拍照~我也趕快拍一拍(呵)

西斯汀禮拜堂(義大利語:Cappella Sistina)是一座位於梵蒂岡宗座宮殿內緊鄰聖彼得大殿 的天主教小堂,這是由教宗西斯都四世委託杜爾奇(Giovanni dei Dolci)來建造,教堂始建於西它1445年,完工於1481年。
西斯汀禮拜堂是依照列王紀第6章所描述的索羅門王神殿比例(60:20:30)所建。教堂長40.25米,寬13.41米,高20.73米。堂內沒有柱子,為長方形磚石建筑物。側牆的高處有6扇半圓拱形窗戶,房頂呈穹窿形狀,面積接近600平方米。
西斯汀禮拜堂最為人所知的,便是米開朗基羅在禮拜堂內所繪製巨型的「創世紀」穹頂畫,以及「最後的審判」壁畫。除此之外,西斯汀禮拜堂 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
★梵蒂岡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上有西斯汀禮拜堂的虛擬導覽,可以上去看看。http://www.vatican.va/various/cappelle/sistina_vr/index.html
 

「創世紀」穹頂畫

西斯都四世之侄儒略二世於1506年,命米開朗基羅繪製。由於米開朗基羅的專長是雕刻,所以剛開始時,米開朗基羅並不是很願意接此工作。但是,1508年開始創作此畫,米開朗基羅並一頭栽入其中,從教堂內腳手架設置,到設計創作,均為單獨一人創作。1512年完成。穹頂中心描繪了舊約中創世紀的9個場景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畫面面積高達14x38.5 平方米,共繪有343個人物。其中,眾人所熟知的聖經故事有:
創造亞當:上帝是用指尖將生命付於亞當。
將亞當、夏娃逐出伊甸園:這就是人類「原罪」的由來。
諾亞方舟:上帝從大洪水消滅不義的人類,但是交代諾亞建方舟來延續人類與各種動物的繁衍。

 





 



 

















 




祭壇畫-「最後的審判」

20年後,克肋孟七世聘請米開朗基羅設計創作祭壇背面的最後的審判。克肋孟死後,由其繼承者保祿三世接續。創作時間為1535年至1541年,歷時9年多。祭壇畫以「瑪竇福音」中描述的「最後的審判」為題材。此一壁畫分為四個階層,從最上層開始,分別描繪的主題為:天使群像、耶穌基督為中心的天堂、被拖入地獄的人群,以及地獄景象。

米開朗基羅「地獄」部分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但丁敘事詩「神曲」之地獄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給觀者帶來了震撼的效果,同時因為描繪了眾多裸體人像,激怒了當時不少的衛道人士。因此,教皇保祿三世死後,裸體畫中的私密處被加繪上了遮羞布。
「最後的審判」畫面之巨大,佔滿了西斯汀禮拜堂祭台後方的整面牆壁,內容描繪有400多個人物,他們都是米開朗基羅以現實和歷史中的人物為模特兒來臨摹的。



其實這些畫最勵害的地方是它們是利用濕壁畫的技巧繪成的

濕壁畫,原意是「新鮮」,是一種十分耐久的壁飾繪畫,指在鋪上灰泥的牆壁及天花板上繪畫的畫作,通常是先將研磨好的乾粉顏料摻入清水,製成水性顏料,再將顏料塗在剛抹在牆壁表面的濕灰泥,再等待灰泥乾燥凝固之後,便永久保存於牆壁表面。

可想而知所需技巧要有多高超!!!

 



離開梵蒂岡博物館準備前往隔壁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
參考資料:
很難看懂的梵蒂岡博物館 - Anderson's Book of Travel~安德生遊記 - Yahoo!奇摩部落格

正點旅遊 - 梵蒂岡博物館 (Vatican Museum)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